查看原文
其他

再见了,标准答案

陆世民 南方周末 2024-03-19
▲ 7月8日,湖南长沙的考生在高考结束后跑出考场,他们即将书写新的答案。图/新华社


全文共4720字,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
  • 李雨莫与大学教授聊到费孝通先生的研究,下意识地想寻求一个标准结论,这遭到了教授的直接否定:“你为什么老是想要寻找一个标准答案?”


  • 李雨莫当场发了愣,但也恰恰从那时起,她对自己多年来信奉的“标准答案”有了反思——它并非万物普适的范式。



这是一次不同往日的高考。
 
新冠疫情迫使高考延后一月,全国1071万考生面临着更炽热的夏天。南方的暴雨中,有些考生甚至划船赴考,一整个安徽县城因为泛滥的洪水推迟了语文和数学的考试。
 
或许你会慌,感叹这些是他们意料之外的变局,但其实我们迟早会明白,这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。交卷的那一刻,高考的答卷已成定局,但人生的答卷才刚刚打开。
 
2020年高考前夕,300名00后少年和青年歌手尤长靖一起,合唱了歌曲《昨日青空》。
 
这一首《昨日青空》是特别的。与2018年的原曲不同,2020版《昨日青空》的歌词来自于小红书社区,网易云音乐高考加油站的用户留言。300名少年来自五湖四海,背景各异,在拍摄中身着私服,不再被统一服装所包裹,面孔也不再千篇一律,尽情展现出被标准化的校服所掩藏的个性。
 
 
挥别昨日青空的少年写下歌词:“明天的我,没有标准定义,答案要我,自己寻找谜底。”这是成年的第一条准则:我们都有探索人生无限可能的权利,没有人可以被轻易定义。


01
“踏进校门那一刻,我对大学的生活就充满了期待”
 
成长于互联网时代,如今的年轻人常常被多元机遇眷顾。网线连通着每个微小节点,其中,95后、00后逐渐成为价值输出的主力军。直播、Vlog、电竞、二次元……这些关键词从大数据中走来,成为当代青年的名片——它们代表着青年们日趋多元的职业、爱好以及表达方式。好坏、高低、是非……二元的价值判断已经过时。
 
如今在知名律所工作的何运晨也是从大数据中走出来的年轻人。参加综艺使得他小有名气,而凭借知识和经验分享,何运晨如今在小红书上拥有30万粉丝。但少年并非生来与众不同,人们鲜少知道,他也曾是高考失意的少年。
 
回忆起高考出分那天,何运晨用“晴天霹雳”来形容。“失落到你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情绪”,何运晨记得那一夜的沮丧。和大部分同学一样,他一度把高考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。此前三年,他在浙江南部的一座县城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:校长去衡水中学参观,带回了一套课间跑操制度;全校男生理平头,女生留齐耳短发,日复一日浸泡在习题中。
 
他在年级排名上游,曾经的目标是去上海的高校学医,但意外的分数打破了他的计划。法学是他“刻意选择”的专业,在他眼中,这是符合未来职业期待的学科,也是一门艰难的学科。何运晨这样叙述自己选择法学的心态:既然我在高考没发挥好,就想在大学重新通过付出,去收获,去给自己一个交代。
 
进大学后,他珍惜每一个机会。虽然他也说不清自己害怕失去什么,但抓住总比错过好。何运晨加入近10个社团,又不断寻找实习机会,同时还需维持着稳定的学业成绩。生活紧绷得像一根快断的绳子,但他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,一种内驱的动力,接触尽可能丰富的校园生活。
 
随着年级升高,他变得从容,将更多精力聚焦到最感兴趣与最必要的地方——法学学习以及校辩论队。
 
但第一次参加辩论赛就临场忘词,他想拿着稿子读,又紧张到手抖,连纸上的字都看不清了。日复一日的实战后,不记得从哪天起,他也能游刃有余地向学弟学妹传授辩论经验。他觉得自己好像进步了不少。
 
从结果反推,这些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确实帮助何运晨在那档职场综艺中崭露头角,常有带教律师夸赞他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。他和南方周末复盘在那场求职综艺中拔得头筹的原因:或许是自己经历更丰富,在课堂和实习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,表现自然会更成熟。
 
节目带来最直观的收获,是何运晨得到了第一份工作,如今已入职一月有余。更深远的影响埋藏在那些不容易被看见的地方,比如下乡法律援助的那几天,他意识到,法律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,律师职业有更广阔的外延。
 
回到2013年高考出分那几日,他也想过复读。但低落的情绪没有纠缠他过久。踏进校门那一刻,他对大学的生活就充满了期待。何运晨的身上始终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感。在小红书上,他与大家讨论学习和工作,希望这些经验和内容能帮到大家;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,他付出足够努力,做好充分准备,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握住。

▲ 有粉丝在何运晨的小红书下留言:“有一天我也会变得和你一样优秀,你就是我的偶像。”


 02

“你为什么老想要寻找一个标准答案?”

 

李雨莫曾在小红书上刷到过何运晨发布的经验分享内容。关心学习方法、学习笔记、偶像、动漫、筒笔画等类型各异的内容——这是小红书上00后用户常看的内容。

 

参加了本次合唱的李雨莫,有着另外一个故事。 

 

与高考失意的何运晨不同,顺利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雨莫曾觉得考上清北是人生的“标准答案”,而自己在高考中交了一份不错的人生答卷。她的母校正是何运晨高中校长取经的衡水中学。
 
这所号称“超级中学”的学校,以全中国数一数二的本科上线率、清北录取率,超严格管理闻名。“我想学习”“我想考上一个好大学”是衡中给学生们设定的标准答案。在李雨莫眼中,高中生活简单而纯粹,所有人朝着一个目标拼尽全力,没有杂念。她曾强烈地感受到,自己就是班主任心目中的“标准答案”,是他“最优秀、最得意”的门生之一。

 2019年2月,河北衡水中学。图/视觉中国

上了大学,取得好成绩仍是她的标准答案。李雨莫不自觉地延续了衡中模式,不浪费分秒,吃饭睡觉学习之余,时间被学工和社团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 
但大二与社会学系教授的一次交流,把曾经的“标准答案”完全颠覆。
 
李雨莫与教授聊到费孝通先生的研究,下意识地想寻求一个标准结论,这遭到了教授的直接否定:“你为什么老是想要寻找一个标准答案?”李雨莫当场发了愣,但也恰恰从那时起,她对自己多年来信奉的“标准答案”有了反思——它并非万物普适的范式。
 
南辕北辙,越是日月兼程越会与心之所向渐行渐远。“标准答案”本质上是一种“唯目的”的价值观,一种过分注重结果的方法论。失去对多元过程的体味,人生便不过是社会流水线产出的标准化产品。
 
李雨莫是幸运的,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需要不断拓宽边界。取得好成绩不再成为李雨莫评判自我和他人的标准,就算学业表现平平,在某个领域、岗位、爱好上发挥所长同样值得褒扬和敬佩。“如果把想做好的事做好,我觉得就很优秀。”在和300个同学合唱完《昨日青天》后,她告诉我们。
 
在自我反思和成长中卸下“标准答案”的镣铐,李雨莫不再因低头四处寻觅散落在各处的“六便士”而倍感疲惫——大二,她辞去了社团和学工的工作,决定走上学术研究道路。“取得好成绩”这一目标被“攫取新知识”所替代,李雨莫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,获得举头望“明月”的自由与勇气。
 
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网络空间,“小镇做题家”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提及。或许何运晨和李雨莫都能被归纳入这个分类,但事实上,“小镇做题家”或许只是一种相对状态。
 
小镇做题家们面对着地域差异和教育资源不均的现实,相较于有更多时间追求兴趣、发展爱好的大城市学生,他们确实会在应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,这是短时间内较难改变的结构性问题。但这不意味着人的一生都应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和刻板印象,我们不该忽视自己的能动选择,每个人都拥有试错和弥补的权利,我们掌握改变的可能。
 
人生是一条更长、更持续的赛道,我们随时都能去寻找那个并非标准但最适合自己的答案。

 03
不一样的人生,什么时候都不晚
 
离开校园的“社会人”,依然可以拥抱不同可能,这甚至是一种可贵的、不为自己设限的自由。
 
2020年夏日的“爆款”网剧《隐秘的角落》,见证了这一份自由——从创作者到导演,这是自由者所缔结链条的最佳产物。在创作和商业运作上,这是一种联盟式的高度依赖和信任;而在态度上,这何尝不是一群曾经年轻过的成年人知音式的彼此依赖和欣赏?
 
面对抉择,利益纠葛和人情世故往往在给我们做减法,规制我们的判断。拥抱多元即是获得在成人社会中选择的自由、坚持本我的初心,以及偏要勉强的那点勇气。
 
《隐秘的角落》原著作者紫金陈将自己的人生活得“孤独而又热闹”。与主人公朱朝阳一样,父母离异的紫金陈有些自卑。但他生命中没有丁浩和普普,奥数题是他消解苦闷的唯一出口。题目有标准答案,人生却难解许多,但紫金陈依旧活得精彩。从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后,紫金陈辞去了不喜欢的工作,孤注一掷走上了当时在国内小众且不被看好的推理写作道路。
 
▲ 出口往往在藩篱后面。图/视觉中国


相似的,《隐秘的角落》导演、法学出身的辛爽的二十岁是朋克的——不羁、恣肆,有着只属于少年的轻狂。在他眼中,法律是规矩,而自己恰恰不喜欢被规矩所控制。比紫金陈稍幸运些,带着吉他,辛爽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丁浩和普普——乐队Joyside的成员。
 
十多年后逐渐转向影视娱乐行业,辛爽并不后悔,他将摇滚乐的自由与放纵加入了影视创作中。2018年,因执导音乐创演综艺《幻乐之城》,辛爽这个名字开始走向大众。出世、坦然的摇滚圈与入世、务实的影视圈,辛爽在这两套价值体系中自由收放,如鱼得水。
 
成年人的社会仍然可以不设限。心怀热忱、自我鞭策,让打破社会的规制成了可能。
 
曾经的少年终会长大,桎梏随着年岁渐多。在社会的条条框框下,自由是一种追求,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态和品质。紫金陈和辛爽在告诉我们,成年人的热忱和进取可以带来只为追求质量的纯粹、选择做与不做的自由。不为自己设限,前浪依旧奔腾。


04
从现在起,找属于自己的答案,拓宽人生的边界
 
吴晓波用电影《阿甘正传》中一句名台词形容当下很火的“盲盒经济”:“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。”某电商平台于去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,盲盒收藏已成为95后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。盲盒市场的火爆恰恰是当下年轻人价值判断的隐喻——在被社会标准所规制的包装中隐藏着独一无二的“限量款”灵魂,而惊喜来源于破除包装的壁垒,在无限可能中找到属于你的那款的瞬间。
 
明天总是新的一天。
 
过去的标签、刻板印象和既定路径,都可以被打破、被挑战、被改写。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细语与呐喊,都值得被倾听。四次入狱、说出“一辈子不可能打工”的窃格瓦拉也有选择重新来过的权利。30岁以上的艺人姐姐可以再组女团唱跳,在舞台上探索自己的无限潜能。创业做了七年手机却欠下债务的罗永浩,在一次又一次的段子和群嘲中,重新尝试一个中年男人的直播,再次获得了粉丝青睐。
 
这还有更重要的意义。
 
当代年轻人拓宽自己的人生边界,亦是在拓宽整个社会价值判断的外延。我们每一个人选择生活的广度,也是在为今后的年轻人们延展选择的范围。
 
当人们不再以任何单一标准去判断个人的选择,当每个人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生活的权利,这个世界才有可能更加丰富美好。发起这次毕业歌合唱的小红书,颇有些让人出乎意料。长期在主流语境下,小红书都像是在出产某种“标准答案”——好看,有钱,走向人生巅峰,但深入其中,才能了解到年轻人真正的精神世界,他们有热爱,也有志向,更不乏跳出既定轨迹的勇气。“明天没有标准答案”,18岁少年吟唱的歌词,何尝不是说给30岁,40岁成年人听的话。
 
我们曾经的分数是多少,这些年的答案,有被自己猜到吗?
 
高考的分数是固定小舟的锚,但人生的走向是小舟远行的方向,结局是敞开的。职业、年龄、你所倾注的事情,并不能影响你对世界继续怀有好奇。拥抱无限可能的生活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也是大人们的权利。只不过,我们能看见的标准答案里,都没有你那个真实的未来。

今年不平凡,但明年何曾简单。不妨用年轻的心,一起去找新的答案。
 
300个少年的合唱声音还在耳畔,少年们已经挥手消失在人海, “对了吗?错了吗?谁都没教人生的解法。好答案,总有偏差。”这也许就是与尤长靖一起合唱的孩子们,在“标准答案”之外,给大人的一种新的人生解法。

右滑查看更多毕业歌词

(应受访者要求,李雨莫为化名)

(专题)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